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公开>>党教代会

河北师范大学第二届双代会第一次会议校长工作报告

上传时间:2016  阅读次数:0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教育创新

努力建设高水平新型师范大学

——在河北师范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校长  苏宝荣

(2004年12月2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河北师范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了。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

一、主要工作的回顾

自2000年3月我校首届“双代会”召开以来,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全校教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层次和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4月,我校第五次党代会对合校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在这里,着重回顾2002年以来学校的主要工作。

(一)坚持不懈地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办学活力明显增强

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大力推进以精简机构、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自1996年四校合并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中层机构和干部一直未进行大的调整。2002年,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学校的管理机构和中层干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整。学校的党政管理部门精简到18个。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选任和竞争上岗两种形式,选拔任用了一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院、处级干部。建立起了“公开竞聘、任人唯贤、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充满民主与活力的干部聘任机制,达到了精简机构和加快干部队伍建设的目的。

本着“淡化身份,强化岗位,择优聘任,精干高效”的原则,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重新核定了各学院、各单位的编制和岗位,所有岗位公开竞聘上岗,实行全员聘任制。除高层次引进人才外,新增工作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实施了非教学主系列人员的内退规定,建立了新的用人机制。

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调整校内津贴分配办法,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向拔尖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启动了教授一档岗位的聘任工作,在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试行特聘岗位制度。认真做好工作,排除各种干扰,落实了年度3%提前或越级晋升职务工资的政策,首次182名教师和管理干部的职务工资得到晋升。这不仅为全体教师和管理干部提供了从这一政策得到实惠的机遇,也充分发挥了现行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通过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逐步扩大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技术学院实行财务管理与运行机制上的相对独立,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办学活力明显增强。

(二)坚持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不动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以迎评促建和落实评估整改措施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3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标准,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大力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风与学风建设,总结、提炼了办学特色。我校的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教学的中心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根据评估专家组的意见,我校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深化学分制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各专业课程体系逐步完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得到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了较大改进,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

以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为龙头,学校的办学层次得到整体提升。近两年来,我校新增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点、13个硕士点,实现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与文科博士授权点的重大突破。我校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点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点44个。从覆盖的学科门类来看,博士学位授权覆盖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等4个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顺利通过了河北省重点学科建设评估,重点学科发展势头良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突出抓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相继出台了研究生管理、评优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毕业论文与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有较大提高。

以调整科研政策为突破口,科研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科研经费连年递增,承担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的竞争能力明显增强。2002年,当年到位科研经费由2001年的290多万元增长到600万元,2003年又增至740万元,今年的到位科研经费可突破1000万元。2002年以来,我校新争取到的国家级项目44项(自然科学项目30项、社会科学项目14项)。与此同时,取得了一批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6项。在发挥基础理论研究优势的同时,大力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开发,积极稳步地推进医药中间体开发、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和超细材料的产业化工作,在土地评估与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及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应用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今年上半年,召开了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了科研管理和奖励制度,明确了科技工作的发展思路,为科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学校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学院建立校际交流关系。留学生教育由以非学历教育为主,逐步向以攻读学士、硕士学位的学历教育发展。目前,共有来自日、韩、意、英、美、加等国家的长、短期语言及学位留学生202人,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三)坚持长期发展规划与近期工作目标相结合,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02年,在庆祝建校一百周年的时候,全校上下认真总结我校的办学历史,展示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办学成就。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在2000年制定的《河北师范大学整体建设和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河北师范大学建设成教学研究型、综合性、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型师范大学,跻身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发展目标。2003年4月召开的第五次党代会,对合校以来的办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通过了《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学校长期发展目标指导下,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逐步稳定本科教育规模,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8198人(含汇华学院学生5921人),研究生1808人。适时进行院系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学科专业结构,在原有二级专业学院的基础上,将相关学科专业合并重组,新建了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4个二级学院,二级专业学院的总数达到19个,本科专业达到61个。实现了以师范类专业为主体,以优势专业为骨干,基础学科专业与应用学科专业相结合,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新的专业体系,专业特色更加鲜明,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综合化水平显著提高。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师资队伍的结构更趋合理,学历层次与整体质量显著提高。2000年以来,学校累计投入984万元支持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深造,攻读学位。2000至2004年,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数由522人增加到844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由30.1%提高到47.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由53名增加到151名,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由3%提高到8.6%);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为63%。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

(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高校办学的主体,对于河北师大来说,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的根本利益,努力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

2003年春天爆发的“非典”疫情,对全校上下是一次重大严峻的考验。学校本着对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各项防控措施,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发扬敢打敢拼、敢于胜利的精神,以空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夺取了抗击“非典”斗争的全面胜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也在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充分展现了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在灾害和困难面前不退缩、不动摇,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明确学生在学校的中心地位,积极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完善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等在内的助学体系,确保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举办双向选择会、“金色周末”小型招聘会、开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等,不断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2002年为90.9%,2003年为79.28%,2004年为85.1%,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较好态势。

学校重视广大教职工在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注意倾听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民主管理和决策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凡与广大师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校务公开、重要事项校内公示等制度,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立足内部挖潜,加大投入,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改造与建设。重视解决与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如积极协调动员各种力量,解决了“三宏”公寓的遗留问题;开通了师大家属宿舍网,为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方便。通过百年校庆、迎接评估两次大规模的校园整治,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后勤改革逐步深化,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校积极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安全保卫、老干部工作、图书资料建设、体育工作、监察审计、计划生育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进展,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归功于广大教职工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对所有关心师大和支持师大的领导、同志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我校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面对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转型的新形势,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还不够强,抢抓机遇、谋求大发展的劲头还不够足。

二是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有待进一步加强,各院系和学科交叉联合、资源共享的机制有待完善。学科建设不够平衡,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相当数量的学科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明显不足,部分学科呈现出后继无人的严重局面。

三是学校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体制不协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二级专业学院的办学自主权也有待进一步扩大。

四是办学经费短缺。与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相比,学校资金收入严重不足,必须千方百计开源节流来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五是新校区建设面临复杂情况与巨大经济压力。新校区建设既有机遇,更有挑战。目前,征地已通过国务院审批。建设新校区有助于解决我校目前办学空间不足、校区分散、文理分设等问题,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但是新校区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如何审时度势,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又有效回避和化解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这也是本次教代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希望各位代表认真思考,积极为新校区建设出谋划策,确保新校区建设稳步进行。

对上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解决。问题是伴随着发展而来的,也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我们要正视矛盾、坚定信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发展来统率全局,用发展来统一思想,只有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学校各项事业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今后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实际,我们确定“将河北师范大学建设成教学研究型、综合性、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型师范大学,跻身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办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后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有: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面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学校的发展目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关系。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结构、办学质量、办学效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坚持四个方面的协调统一,才能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今后,我们要在保障适度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明确不同教育层次的培养标准。根据社会需求,稳定本科办学规模,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扩大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积极拓展成人教育生源,不断优化办学层次和办学结构。同时兼顾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注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要处理好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和我校的办学实际,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既要坚持整体推进,又要寻求重点突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要继续优先支持那些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符合科学发展潮流和国家需要的学科和专业,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事业发展。

三是要处理好师范院校转型与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关系。师范院校的转型是当前高等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要突出教师教育的定位及其特色和优势,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和教师教育特色的同时,优先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大力发展特色专业,促进相关专业向综合性、应用型转化,不断增强学科专业对社会需求的应变能力,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组建新的学科与专业群,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化水平。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教育要稳定规模,打造名牌。高素质的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基础。名牌高校,首先是本科的名牌。几年连续“扩招”,使我校的本科教育实现了超常发展,但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内涵质量的提升比数量的扩大更为复杂,更为重要。当前,必须强化质量第一的意识,把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大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要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招生计划,做到总体上稳定规模,专业上有增有减,从2005年开始,本科专业逐步实行按大类招生,相同与相近专业打通师范与非师范的界限。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加强本科教学的十二条措施,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逐步完善学分制,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锻炼。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借鉴先进院校的办学经验,稳步推进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快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质量,把我校的本科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研究生教育要适度扩大规模,重在提高培养层次和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培养质量是学校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体现。根据国家计划与社会需求,我校将在稳定本科招生规模、保证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坚持“创新型”和“研究型”的培养方向,并注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把培养具有为教育、科学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精深专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严格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健全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形成有效的制约与激励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体制,逐步建立以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为基础、以科研经费作为研究生培养经费主要来源的培养体制,把研究生组织到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掘他们的创新潜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是利用社会资金,增加教育资源,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我校的独立学院——汇华学院成立以来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后,我们要按照教育部和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对独立学院继续坚持“积极支持、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原则和“优”、“独”、“民”三项要求,推动独立学院的发展、成熟和完善。坚持依法、依规办学,树立品牌意识,注重提高质量。继续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可能,兴办有广阔前景的专业,以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河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学院、各单位要积极支持汇华学院的工作,推动汇华学院的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继续教育要抓实抓好。继续教育是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要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为国家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做出贡献。要办好河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市场的需求,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通过研讨班、培训班等多种办学形式,逐步扩大非学历的办学比重,为社会培养、培训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进一步拓宽对外合作与交流的范围和形式,继续做好留学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扩大学校的影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研层次、开发效益与学科建设水平

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要紧紧围绕科技进步,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争取重大项目、进行综合性研究、推出特色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为科研工作的根本任务,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与河北省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的方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要继续发挥我校学科面广、研究成果多的优势,不断提高基础理论研究质量。对一些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在国内外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领域与方向,要突出重点,加大支持力度。围绕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扶持资源环境、生物化学制药、农作物品种改良、超细材料产业化等应用开发项目,增强我校的科技与经济实力。在应用开发研究中,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坚持依法办事,提高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积极谋划新的组织形式,搭建汇聚人才和推进科技创新的平台。如在组织形式上,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合成创新团队,通过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等形式,集体开辟重大研究领域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在管理体制上,通过组建跨院系研究基地等方式,推进基层学术组织机构的改革。同时,要加大对承担重大项目、做出重大贡献的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人的奖励力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础。要以第十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申报为契机,使我校的学科与学位点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凭借已有的优势学科,特别是一级学科,组建新兴交叉学科与应用学科,扩大学科覆盖面。紧紧围绕办学特色和学科基础,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确立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目标,形成基础学科宽厚、主干学科突出、新兴交叉学科迅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择优扶重、重点突破的原则,对传统优势学科、新兴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进行重点支持。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站在关心教师成长、服务学生成才的高度,下大力气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高层次拔尖人才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加大培养力度,分期、滚动选聘30名左右一档岗位教授、100名左右学科(学术)带头人、150名左右中青年骨干教师。三年内使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者从目前的63%提高到80%以上。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积极探索人才引进的新模式,加大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引进力度。

制度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通过严格管理与实行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推出新的教师组织形式,改变目前教师单一的院系所有制,形成相关学科之间的师资良性互补机制;建立新的教师学术水平评估制度,公正、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知识、能力、品德和工作业绩。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教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严谨笃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努力改善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条件与生活待遇,真正创造一个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

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意识,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坚持教师的主体地位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课题研究;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提倡学生在学习和继承人类已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勇于突破陈规,在发现和创新知识方面敢于独辟蹊径。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职业素质大赛等多种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特点,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学生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高度重视、切实做好贫困生的救助工作。大力加强和改进勤工助学和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的全面成才创造条件。

(五)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第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要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转变机关职能,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要将一部分管理权限逐步下放到各学院,使学院成为拥有更多自主权的管理实体。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学院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共促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考核、监督、激励机制,实现对二级学院的目标管理。机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基层排忧、为基层减负的意识。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工作重心在一线、管理服务到基层的思想,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敢负责,不推诿。要注重提高院、处级干部的管理、决策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考评办法,通过对干部的任期考核、调整,不断优化管理干部队伍。

改革教学资源管理模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目前,由于管理机制上存在弊端,学校办学资源短缺与资源的闲置、浪费同时并存。一方面存在着事业发展与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一方面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均,造成闲置、浪费、乃至违规经营等问题。这种情况已经构成影响学校发展、降低办学效益的不良因素之一,必须引起警觉,并通过资产运行机制的改革加以解决。积极探索投入与产出相对应的目标管理体制,加强成本核算,对各单位的主要办学资源实行定额管理。不足的,给予补偿;超额的,实行有偿占用。我们在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勤俭办学,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要打破教学资源部门所有的弊端,加强对公用性强的设备、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大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力度,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要做好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使用的论证与考核工作,避免重复购置或闲置浪费,建立必要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专业性强的中小型设备与易损、易耗常规设备,要转变投入与管理方式,由校、院分摊购置资金,落实维修、管理职责,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计算机管理中心、实验中心等教研辅助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工作定位,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校园。加快各种基础数据库建设,积极推进图书馆、档案馆、实验室的数字化建设,并通过网络实现共享。完善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建设学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校园“一卡通”等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搞好校园网络建设,加强网络管理,建立和完善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层面的计算机网络。充分发挥我校中国教育科研网河北省主节点的优势,继续扩大联网规模,为河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继续完善和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和校办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用新的机制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明晰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和后勤集团的资产使用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在后勤集团内部推行成本核算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校办企业要抓紧完成改制工作,激发校办产业的活力,确保学校资产的安全和高效运转。

要继续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拓宽民主管理的渠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代会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引导、保护好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全校形成热心教育、潜心教学、精心管理、用心服务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

河北师范大学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醒面对现实,紧紧抓住机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继承和发扬我校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版权所有 河北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    冀ICP备18011017号-3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编:050024   联系电话:0311-807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