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教动态

加快教育跟上智能经济时代的步伐

上传时间:2022  阅读次数:0

中国已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和重点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用“三个重要”来定位人工智能的意义,即重要驱动力量、重要战略抓手、重要战略资源。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强大的动力。

数字化带来颠覆性变化

促进经济增长,成为新的发展动能。像第一次机器革命(蒸汽机、内燃机)和前三轮工业革命一样,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突破及应用,覆盖了几乎全部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突出表现在形成很多新的业态,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组织变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社会生产和生活成本,提升了生产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形成大量新生企业和市场主体,增强了经济的内生动力。数字化的发展使企业和个体商户只需宽带连接就可在平台上从事商品交易和服务活动。这种“无实体规模化”的企业形态,使许多新型的企业模式得以迅速成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0中国企业发展数据年报》,目前我国存续市场主体已达1.44亿个(其中企业4475.2万个,个体工商户9604.6万个),比上一年增长12.8%。

创造众多新就业岗位,强力支撑就业增长。据统计,数字经济创造的新经济形态已成为拉动我国就业增长的主要领域。除了一般差异化小的工作岗位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还创造了许多对技术水准要求很高的新工作岗位。如自动驾驶工程师、无人车导航定位算法工程师、高精地图开发工程师、VR体验师和指导师,等等。

推动产业组织变革和企业再造,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应用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的产业组织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所熟悉的市场状态下的产业聚集、产业周期、厂商关系、供需关系、市场规模等已今非昔比。现在企业的市场关系和市场行为往往是在平台上形成并发生的。同时,供应链的可视化和智能化,也对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了重塑,形成了新的产业生态。

例如,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一些行业的个性化生产与服务市场也正在形成;我国规模化养猪场已大量使用机器人,其财务成本可因之降10%,机器人设备投资当年即可收回。同时,还可为企业带来提升疾控能力、缩短饲养周期、节约饲料等一系列好处;在物流业系统内,行业细分不断调整深化,物流信息化公司占物流服务类企业数量的50%。

优化了社会环境,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数字技术促进了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改善,便利了城乡居民的生活。交通、市政、饮食、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康、医疗、养老、物业、消费、金融等各个领域,无不体现出智能化、数字化的巨大正向影响力。

走向智能经济时代的教育

发展现代化教育。有教育学家认为,现代化教育就是要培养年轻一代具有知识型的经济、社会生存能力与创造能力。面对扑面而来的智能经济和可能出现的就业替代,当前,要特别注重加强培养受教育者的三种能力,即创造力、可迁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在教育目的、方向、方法、内容和条件上,我国的教育还有很多扬长补短的工作要做。

在西方国家,人工智能教育已进入了小学课堂。我国在此方面有所落后,有些省市也很重视,但从义务教育阶段到大学阶段,普遍存在缺专业、缺师资、缺教材、缺课程、缺课时的状况。目前特别是要把教材、师资培养这两个关键环节抓住并把工作落实到课时上。

重点培养急需和适用型人才。调整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面对市场需要和产业、企业升级需要,制定长远而又精细的人才培养规划。首先要解决好智能经济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在日常教育中,要把批判性思维、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作为育人的着力点,把提高科技素养、创造意识和全球性合作精神作为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要提倡有效学习,及时更新学科,构建新交叉学科,注重为学生提供人机交互、人机融合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场景。

注重培养“可迁移能力”。可以把它归纳为五种能力:一是探索能力,能通过调研证明自己的观点;二是洞察能力,能分析判断事物的本质;三是连接能力,有与人合作的组织协调能力;四是说服能力,有表达沟通和共情能力;五是制定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

建立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机制。建设能不断培养创新创造意识和终身学习热忱的教育体系。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和使创新、探索精神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得到尊重的社会文化。应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和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提高就业质量,提升持续学习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协调性,稳定社会就业预期。

    《社会科学报》总第1795期1版


版权所有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   冀ICP备18011017 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编:050024   联系电话:0311-80787777  0311-80788888(传真)